同仁堂清浊茶中兽医系列讲座第九讲——腑脏辨证

作者:中华健康网 时间:2023-04-27 14:13 阅读:8135

同仁堂清浊茶中兽医脏腑辨证,指的是以脏腑理论为基础,对四诊所搜集的脏腑病变,从病因、病位、病性和邪正盛衰等方面,进行分析归纳,作出具体诊断,指导临床治疗的一种辨证方法。脏腑辨证是以脏腑理论为基础,故先要熟悉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变特征,注意脏腑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,紧密结合八纲、病因、气血津液等辨证

中兽医脏腑辨证,指的是以脏腑理论为基础,对四诊所搜集的脏腑病变,从病因、病位、病性和邪正盛衰等方面,进行分析归纳,作出具体诊断,指导临床治疗的一种辨证方法。脏腑辨证是以脏腑理论为基础,故先要熟悉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变特征,注意脏腑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,紧密结合八纲、病因、气血津液等辨证方法,才能确切把握病变全局,作出脏腑证候的判断,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。

脏腑辨证是各种辨证方法的基础。中兽医辨证方法有很多,且各有其不同特点,但最后都要落实在脏腑的病变上。八纲辨证是辨证的纲领,在临床上起执简驭繁的作用,但一切证候的具体表现,都得落实到脏腑上来,要用脏腑辨证的方法才能解决。如:八纲辨证确认为阴虚证,具体到脏腑,就有心、肺、肝、肾、胃等阴虚,只有辨明哪一脏腑的阴虚,才能使治疗具有针对性,从而取得满意的疗效。

1 心与小肠病辨证

心的病变主要表现为血液运行障碍和神志变异两个方面。就病因来说,除外感热病的热入心包(热扰心神或痰迷心窍)外,多见于内伤,其中又分为本脏病及它脏累及两部分:本脏病多为先天禀赋不足,或老畜体衰、脏气虚衰,或劳役过度,伤及气血神志;它脏累及见于病后失于调养,或汗、吐、下及失血太过,损伤气血,或由于情志抑郁,化火生痰。由本脏病所引起的病证,虚证为多,表现阳阳气血虚弱,治当补益。由它脏病所累及,以实证或实中夹虚为多,表现出痰饮、邪火、气滞、血瘀等实邪为害,治当攻伐。

小肠的病变主要表现在消化功能障碍和清浊不分等方面。一般可分为虚寒和气痛等证候。

心与小肠病辨证施治要点:

1)心血虚和心气虚都有心悸动的症状,但心血虚者心悸动而伴有躁动易惊的症状;心气虚者心悸动伴有自汗,精神倦怠的症状。心阴虚和心阳虚均为虚证,但阴虚则热,出现午后发热或低热不退,夜间多汗,口红舌燥等症状;阳虚则外寒,有形寒,怕冷,耳鼻四肢不温等症状。心气虚者宜补心气,心阳虚者宜温心阳,心血虚者宜补心血,心阴虚者宜养心阴,若阴虚有火者,再加滋阴清火药。因四者均能影响心神,故均需应用安神的药物。心阴与心阳,二者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,其中某一方面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到另一方面,即所谓“阴损及阳,阳损及阴。”如临床上遇有阴阳两虚,气血俱亏者,应两者兼治,如炙甘草汤之阴阳并调,十全大补汤之气血双补。

2)心热内盛以高热、大汗、躁动不安为其主要症状,而心火上炎则以舌体病变为主,二者易于鉴别。前者治宜清热宣窍,后者治宜清热泻火。

3)痰火扰心在临床上出现狂躁不安症状,而痰迷心窍则出现昏迷症状,为二者之鉴别要点。热痰宜清,寒痰宜温,同属于痰证,寒热不同,治法则异。

4)心与小肠相表里,故小肠热证多与心火共存,证见躁动不安,口舌生疮,尿液短赤或血尿,治宜清火,通利二便。如因寒邪入侵小肠,可见肠鸣泄泻,尿少,治宜散寒行气。

2 肝与胆病辨证

肝的病变主要表现为藏血与疏泄功能失常,临床上将其分为虚实两大类型,以实证多见。实证大多情志所伤、肝气郁结、郁久化火,或因寒邪侵袭,滞留肝脉所致;虚证皆因肾阴不足,肝失濡养,或肝血不足,阴不潜阳而致虚阳上扰所致。肝病多以风证出现,所谓“诸风掉眩。皆属于肝”,故临床上见到有关“风证”,就要联系肝病,然后进一步辨别虚实寒热,施以正确治疗。

肝与胆病辨证论治要点:

1)肝性刚强,体阴用阳,故肝病初期,多见实证、热证。肝之寒证,仅见于厥阴经脉所属的部位,如睾丸硬肿如石如冰。

2)肝病实证中,肝火上炎和热动肝风,二者同出一源,多由肝气有余,导致肝火上升,甚则火盛动风痉厥。临床应掌握不同情况,分别主次,确定清肝泻火,清热熄风等法。实证不愈,伤及肝肾之阴,以致本虚标实,肝阳上亢,最后导致阴亏风动的虚证。必须掌握不同情况,分别轻重,确定滋阴平肝,救阴熄风等法。

3)热入心包,心神受扰,与热极生风、肝风内动的证候密切相关,并经常合并出现。但心与心包的证候以神识障碍为主,而热动肝风的证候则以四肢拘挛抽搐为主。

4)肝火上炎引起的目疾,与肝阴血虚之肝不养目所导致的目疾,病机不同,病证不同,治法也不同。前者为肝经实证,宜清泻肝火,明目退翳;后者为肝经虚证,且多与肾精不足有关。治宜滋肾养肝,明目去翳。

5)肝胆相表里,在发病上肝胆多同病,在治疗上也肝胆同治,而以治肝为主。如肝胆湿热,而以肝病为主,治疗上多从肝论治。

3 脾与胃病辨证

脾的病变主要表现运化功能失常。“脾为后天之本”,家畜的生命活动,脏腑功能的发挥,都要依赖脾运化水谷精微作为物质基础,脾功能失常,家畜的生命活动及脏腑功能,都会受到影响,其他脏腑有病,也会累及脾胃;脾病有寒热虚实的不同,但以虚证多见,治疗时需注意调理脾胃,恢复其受纳运化功能,使其气血生化之源不竭,其他脏腑的疾病就能趋于好转;胃病也有寒热虚实之分,但以拒纳、逆呕为主证,所以凡是临床上先有拒納、逆呕而后见运化失健的病证,其病变在胃,反之则在脾。

脾与胃病辨证施治要点:

1)病后失养,或劳伤过度,以致脾胃气虚,证见倦怠肯卧,草料迟细,粪便稀薄,治宜益气健脾;若致中气不足,或兼脱肛,子宫脱,阴道脱,治宜补中益气。如病久不复,脾阳衰弱,证见形寒怕冷,耳鼻四肢不温,肠鸣腹痛,粪便稀薄,治宜温中健脾。

2)脾病多挟湿,无论虚实寒热,均可出现湿之兼证,或因淋雨受寒,湿从外来;或暴饮冷水,中阳被困,湿从内生。如寒证的寒湿困脾,热证的湿热困脾。前者治宜散寒燥湿,后者治宜清热利湿,湿去则脾运自复。

3)胃喜润恶燥,胃气宜降,故胃病以食滞和热证为多见。食滞宜消,热证宜清。胃之热证又分实热和虚热两种,前者为胃热炽盛,后者为胃阴不足,在治疗上,实者宜清泻,虚者宜滋补。胃之寒证,又宜温胃散寒。

4)脾与胃互为表里,是水谷消化的主要脏器,因此在临床上,提到脾,往往包含胃,提到胃,往往包含脾。相对而言,脾病多虚证,胃病多实证,故有“实则阳明,虚则太阴”之说。脾与胃的病证又可以相互转化。胃实因用攻下太过,脾阳受损,可以转为脾虚寒;如脾虚渐复而由于暴食,又能转为胃实。虚实之间,必须详察。

5)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。如脾病日久不愈,势必影响其它脏腑;而它脏有病,亦多传于脾胃。因此,在治疗内伤疾病的过程中,必须时时照顾脾胃,扶持正气,使病体逐渐复原。

4 肺与大肠病辨证

肺的病变主要表现为气机升降出入失常。其病因有外感与内伤两类:外感风、寒、热、燥,都由皮毛、口鼻侵肺;内伤有本脏自病,也可由他脏累及,且以脾、肾、肝三脏最明显。肺为娇脏,既畏寒又畏热,既易患实证,又易患虚证,气虚、气滞、气逆皆与肺气相关,临床上能辨别肺气的寒热虚实,就抓住了要领;治疗时本脏自病当治肺,他脏累及则分别缓急而兼顾,由外邪侵袭致病者,可针对外邪性质直接祛除。大肠的病变主要表现为粪便异常,外邪侵袭、饮食不节、草料霉变均可致病,他脏功能失调也可累及,治疗时应按寒热虚实分别辨证施治。

肺与大肠病辨证施治要点:

1)肺的病证,从病因上讲可分外感与内伤两种,临床辨证上不外虚实两类。肺气虚者多有阳虚卫外不固之症状,肺阴虚者有阴虚内热的症状,痰饮阻肺的特点是鼻流大量白粘鼻涕,舌胖,苔白腻,三者可资鉴别。风寒束肺,风热犯肺,燥热伤肺,肺热咳嗽,均为外感新病,属实证,咳喘为其共有症状,可兼或不兼有表证。风寒束肺咳喘而鼻涕稀薄,风热犯肺咳喘而鼻涕黄稠,燥邪伤肺咳喘而干咳无涕,肺热咳喘鼻流腥臭浓涕,四者易于区别。

2)肺主肃降,治肺病以清肃肺气为主,虽有宣肺、肃肺、温肺、清肺、润肺之别,但务使肺气肃降,邪不干犯,其病乃愈。若肺气不足,或肺气大虚时,又当升提补气。肺主气,味宜辛,用药苦温可以开泄肺气,辛酸可以敛肺益气,除非必要,一般不用血分药。肺清肃而处高位,选方多宜轻清,不宜重浊,正所谓“治上焦如羽,非轻不举”。肺不耐寒热,辛甘平润最为适宜。如治肺不效,可以通过它脏关系,进行间接治疗,如健脾、益肾等法。

3)大肠主传导糟粕,其病变主要反映在粪便方面。大肠有热则津少肠枯而成燥粪,大肠有湿则湿盛作泻。治疗津亏便秘,需滋养阴液配合攻下法,才不致于下后复又燥结;治疗湿热泄泻,需利湿配合清热之法,方不致泻止而热毒内蕴。

4)肺与大肠互为表里,故肺经实证、热证可泻大肠,使肺热从大肠下泄而气得肃降。因肺气虚导致大肠津液不布而便秘者,可用滋养肺气之法,以通润大肠。

5 肾与膀胱病辨证

肾病主要表现藏精与主水功能失常。“肾为先天之本”,藏精以主骨生髓,为生殖发育之根源,宜藏而不宜泻,如果不加以固护,则易成虚损,故临床多见虚证,很少有实证。肾主宰水液代谢,病则表现二便异常、水肿等病变。肾病可影响心、肺、肝、脾等功能的正常发挥,反之其他脏器功能失常,也会对肾产生有害影响,此外外感病尤其急性热病,也能对肾造成损害。因肾病多虚,治疗时以补肾益精为主,兼顾他脏,使肾气恢复。膀胱病变主要表现为尿液贮存与排泄异常,既可本脏自病,也可由他脏累及,因为肾与膀胱互为表里,肾病对膀胱的影响更直接,其虚寒证的治疗可参考肾,湿热证则应治本脏。

肾与膀胱病辨证施治要点:

1)一般而言,肾无表证与实证,肾之热,属于阴虚之变,肾之寒,属阳虚之变。

2)肾阳虚与肾阴虚均可出现腰脊板硬疼痛,腰胯软弱等证。但肾阳虚兼见外寒,阳痿滑精等症;肾阴虚则兼见内热,举阳遗精等症。临床中必须注意鉴别。

3)补虚之治,总的治疗原则是“培其不足,不可伐其有余”。阴虚者火旺,治宜甘润养阴,使阴液渐复而虚火自降。阳虚者寒胜,治宜辛温助阳,使阳气渐复而阴寒易散。至于阴阳两虚,宜用阴阳并补之法。病情复杂,方药必须审慎用之。

4)肾与其它脏腑有密切关系,如肾阴不足,不能养肝,引起肝阳上亢,治宜滋阴以潜阳;肾阴不能上承,心火偏旺,治宜滋阴以降火;久咳不愈,上损及下,肺肾阴亏,治宜滋肾以养肺;脾肾阳衰,治宜益火而健脾。病久正虚,通过治肾而兼理他脏,对治疗久病不愈具有一定的作用。

5)肾与膀胱相表里,膀胱的病证与肾密切相关,如肾不化气,可直接影响到膀胱气化而导致尿的异常。一般来说,虚证多属于肾,实证多属于膀胱。所谓膀胱虚寒者,实际上是肾阳虚衰或肾气不固的病理表现,在治疗上亦从肾论治,而膀胱湿热可直接清利膀胱。

6 脏腑兼病辨证

动物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,在生理情况下,脏腑通过经络的联系和气血的贯注,彼此之间相互依存,相互制约,分工合作,相辅相成,保持相对协调和统一,从而保证了动物体正常的生命活动。在病理情况下,脏腑病变相互影响,一脏有病,常常波及它脏。两个或两个以上脏腑同时出现病理变化的,称为脏腑兼病。现将临床上常见的脏腑兼病证介绍如下:

6.1心脾两虚

多由于劳役过度或饮喂失调,内伤脾气,脾气虚弱,血的生化之源不足,而致心血虚;或由于使役过重,劳伤心血,脾失去心血的滋养和心气的推动,而脾的运化功能减弱,以致心脾气血两伤所引起。

主证:病畜既有心悸动,易惊恐,频换前肢等心虚的症状,同时又有草料迟细,肚腹虚胀,大便稀薄,倦怠肯卧等脾虚的症状。口色淡黄,舌质淡嫩,脉细弱。

分析:心血不足,心神失养,神不守舍,故心悸动,心神不宁,易惊;脾与胃相表里,脾胃虚弱,胃失受纳,脾失运化,故草料迟细,肚腹虚胀,大便稀薄;脾气血生化之源,脾气不足,气血生化乏源,肌肉四肢失其所养,故倦怠肯卧,口色淡,脉细弱;口色黄,舌质胖嫩是脾虚湿生的表现。

治则:补益心脾(益火补土)。方例:归脾汤(见补虚方)加减。

6.2 肺脾气虚

因肺虚及脾,如久咳而使肺气不足,宣发肃降无能,痰湿留积,困扰脾气,而致脾气虚;或脾虚而及肺,如饮喂失调,劳倦及脾,中虚胃弱,运化无力,气血生化无源,不能输精于肺,而致肺虚。临床上以先为脾气虚后又见肺气虚者为多。

主证:病畜既有久咳不止,咳喘无力,鼻液清稀等肺虚的症状,同时又有倦怠肯卧,草料迟细,肚腹虚胀,粪便稀薄等脾虚的症状,口色淡白,脉弱。

分析:肺虚则失其宣降之功,故咳喘不止,又因气虚而咳喘无力;肺气虚则水津不布,脾虚则水湿内停,二者皆可导致湿浊内生,湿浊随肺气上逆从肺窍流出,故而鼻流清涕;脾气不足,运化无力,清阳不升,故见草料迟细,肚腹虚胀,粪便稀薄;脾肺气虚,宗气不足,故倦怠肯卧;口色淡白,脉弱皆为气虚之征。

治则:补脾益肺(培土生金)。方例:参苓白术散(见补虚方)或六君子汤(见补虚方之四君子汤)加减。

6.3 心肾不交

多因久病伤阴,或劳损过度致使肾水亏虚于下,不能上济于心,心火亢于上,不能下交于肾;或因外感热病,致使心阴耗损,心阳亢盛,心火不能下交于肾,造成心肾水火不相既济而形成病变。临床上以肾水不足,不能上滋心阴者最为常见。

主证:心悸,躁动,易惊,腰胯无力,难起难卧,低热不退,午后潮热,盗汗,公畜举阳滑精,精少不育,母畜不孕,口腔干燥,粪球干小,舌红,少苔,脉细数。

分析:心阴不足,心阳上亢,神不内守,故心悸,躁动,易惊;腰为肾府,肾精亏虚,故腰胯无力,难起难卧;阴虚不能制阳则虚热内生,故低热不退或午后潮热;阴虚阳弱,肌表不固而见盗汗;阴虚阳亢,相火妄动,扰动精室,故举阳滑精;滑精日久,必精少不育;肾精亏乏,冲任二脉不足,故母畜不孕;口腔干燥,粪球干小,舌红,少苔,脉细数均为水亏火亢之征。

治则:滋补肾精,清心安神。方例:六味地黄丸(见补虚方)合朱砂安神丸(朱砂、黄连、炙甘草、生地、当归)加减。

6.4 肺肾阴虚

因久咳耗伤肺阴,进而累及肾阴,或由于肾阴亏损,不能滋养肺阴,加之虚火上炎,灼伤肺阴所致。

主证:咳喘无力,干咳连声,昼轻夜重,腰拖胯靸,低热不退,午后潮热,盗汗,公畜举阳滑精,精少不育,母畜不孕,口色红,少苔,脉细数。

分析:肺为气之主,肾为气之根,肺阴不足,失于清肃,肾阴亏损,失于摄纳,故咳喘无力,干咳连声;腰为肾府,肾精亏乏,腰府失养,故腰拖胯靸;阴虚阳亢,则公畜举阳滑精,精少不育;阴亏血少,则母畜不孕;口色红,少苔,脉细数均是阴虚内热之象。

治则:滋补肺肾。方例:麦味地黄汤(见补虚方之六味地黄汤)加减。

6.5 肝脾不调

有肝木乘土和土壅侮木两种类型。

1)肝木乘土:每因捕捉,失群,离仔,惊恐等使肝气郁结,疏泄失常,影响到脾的功能,致脾不健运,而成为肝脾不调证。

主证:躁动不安,草料迟细,粪便稀薄,肠鸣矢气,腹痛泄泻,泻必痛,泻后疼痛不减,苔白,脉弦。

分析:肝主怒,肝失疏泄,经气郁滞,情志异常,故躁动不安;肝郁气滞,不能疏泄脾土,脾失健运,故草料迟细,粪便稀薄;脾失健运,水湿内生,水肠互击,故见肠鸣;内生水湿郁阻气机,故见腹痛;气滞于胃肠,故频频矢气;气机郁滞则痛,脾失健运则泻,痛泻并作,故腹痛泄泻,泻必痛,泻后疼痛不减;苔白,脉弦是肝脾不调的表现。

治则:泻肝补脾。方例:痛泻要方(土炒白术、炒白芍、防风、陈皮)加减。

2)土壅侮木:脾失健运,气滞于中,湿阻于内,影响肝气的疏泄,致使肝脾不调。

主证:情志抑郁,草料迟细,便溏不爽,肠鸣矢气,腹痛欲泻,泻后痛减,口色稍红而干,苔腻,脉弦数。

分析:脾主思,脾失健运,气机郁结不畅,故情志抑郁;脾失健运,气机阻滞,水浊内生,致使肝失疏泄,故草料迟细,便溏不爽,肠鸣矢气,腹痛欲泻;排粪后气滞得畅,故泻后疼痛得以缓解;肝脾气郁,郁而化热,故见口色稍红而干;脾失健运,湿邪内盛较重,故苔腻;脉弦数是肝阳虚亢的表现。

治则:健脾疏肝。方例:逍遥散加减。

6.6 脾肾阳虚

多由肾阳虚衰,不能温煦脾阳,导致脾阳亦虚;亦可由脾阳久虚,不能运化水谷之精气以充养肾,遂致肾阳亦虚。

主证:形寒肢冷,耳鼻不温,倦怠肯卧,食欲减退,大便溏稀,或黎明泄泻,或四肢腹下浮肿,重者宿水停脐或阴囊水肿,舌质淡,苔白滑,脉沉弱。

分析:肾阳虚衰,不能温煦形体被毛,故见形寒肢冷,耳鼻不温;脾阳不足,运化失常,故见食欲减退,大便溏稀。黎明时分,阴气最盛,阳气最虚,脾肾阳虚最为明显,故五更即泄;脾失健运,气血化生乏源,加之泄泻,津液气血大耗,故倦怠肯卧;肾主水,脾主运化水液,脾肾阳虚则水湿内停,故见四肢、腹下浮肿,甚则水停于腹腔内或阴囊部;舌质淡,苔白滑,脉沉弱是阳虚内寒之象。

治则:温补脾肾。方例:理中汤(见温里方)合四神丸(见收涩方)加减。

6.7肝肾阴虚

肝藏血,肾藏精,精血互生,肝肾相互滋养。肝血充足,则可下藏于肾;肾精旺盛,则可上滋于肝。因此在病理情况下,肝血不足可致肾阴虚,肾精亏损也可致肝血不足。

主证:眩晕,站立不稳,时欲倒地,两眼干涩,夜盲内障,视力减退,腰胯软弱,后躯无力,重者难起难卧或卧地不起,公畜可见举阳滑精,母畜发情周期不正常,低热不退,午后潮热,盗汗,口色红,舌无苔,脉细数。

分析:肾阴亏虚,水不涵木,则肝阳上亢,虚火上扰,故心神不安,头晕目眩,站立不稳,时欲倒地;肝肾阴虚,眼目失其所养,故两眼干涩,夜盲内障,视力减退;腰为肾府,肾主骨生髓,肝主筋,肝肾阴虚,骨、髓、筋失其濡养,故腰胯软弱,后躯无力,严重者骨衰弱,故见难起难卧或卧地不起;阴虚阳亢,虚火内生,扰动精室,故公畜举阳滑精;肝肾阴虚,冲任失养,故母畜发情周期失常;低热不退,午后潮热,盗汗,口色红,舌无苔,脉细数均为阴虚内热的表现。

治则:滋补肝肾。方例:以眩晕,夜盲为主者,可用杞菊地黄丸(见补虚方之六味地黄汤)加减;以腰胯无力或卧地不起为主者,可用虎潜丸(黄柏、知母、龟板、熟地、陈皮、白芍、锁阳、虎骨、干姜、当归、牛膝,《医方集解》)加减。

以上所举为脏与脏的兼病,还有脏与腑、腑与腑的兼病,在临床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脏腑同时兼病的情况,也是屡见不鲜的,尤其见于疾病的危重阶段或慢性病的经过中。此时,应当根据脏腑间生理、病理的相互关系,注意病变的轻重和先后,抓住主要矛盾,细心辨识。

7 “犬瘟热”中兽医脏腑辨证分析

犬瘟热是中兽医中疫疠的一种,它符合疫疠的致病特点及流行因素,犬瘟热的致病因素有很多,但通常是因为饮食,气候,七情以及环境的影响所导致,从脏腑辨证角度来分析,主要从心与小肠和肺与大肠两方面进行分析:

7.1分析分析

1)肺与大肠:犬瘟热症状有肺炎型、肠炎型、皮肤型、神经型四种。犬瘟热的肺炎型多半伴有腹泻、拉鲜血等肠炎型症状,是肺与小肠之间相互影响所致,这种类型的多表现为,发热,无神,鼻有浊性分泌物,湿咳,偶有干咳,呼吸急促,虚弱,腹泻,拉血等症状;皮肤型也属于此型,因为肺开窍于鼻,外合皮毛,主一身之表。

2)心与小肠型:这一型大多属于危重、预后不良证候,多表现为高热,癫痫,昏迷,小便赤红,神志错乱等;心主神志,心神受扰则见神志扰乱。

7.2治疗

治疗方面要根据脏腑辨证来用药,急则治标,缓则治本,标本兼治为原则,主用清法。下面几组方剂通过笔者的临床实践,治疗效果较好:

1)肺炎型:① 苇茎、薏苡仁、冬瓜仁各30 g,大青叶、鱼腥草、连翘各10克,桃仁9 g,黄芩5 g,水煎。1剂/d,连服5 d,2~3次/d。②板蓝根、鱼腥草、黄连、黄芩、黄柏、栀子各10 g,水煎。1剂/d,连服5 d,2~3次/d。③ 大青叶、金银花、连翘各10 g,黄连、黄柏、黄芩各6 g,柴胡6 g,陈皮3 g,白术、甘草各5 g,1剂/d,连服5 d,2~3次/d。

2)肠炎型:①板蓝根、白头翁各15 g,黄连、黄芩、黄柏、栀子、牛蒡子各10克,水煎。1剂/d,连服5 d,2~3次/d。②白头翁、郁金各25 g,黄柏、黄连、诃子、栀子、白芍各15 g,秦皮、仙鹤草各10 g,水煎。1剂/d,连服5 d,2~3次/d。③ 葛根15 g,板蓝根、连翘、金银花、黄芩、黄连、仙鹤草各10 g,甘草3 g,水煎。1剂/d,连服5 d,2~3次/d。

3)肺炎肠炎混合型:① 大青叶、白头翁、鱼腥草、白药子各1 g, 黄连、黄芩、黄柏、栀子、竹叶、牛蒡子各10 g,水煎。1剂/d,连服5 d,2~3次/d。②白头翁、郁金、板蓝根各15 g,诃子、栀子、葶苈子、浙贝母、黄连、黄芩、黄柏各10 g,桔梗、甘草各5 g,水煎。1剂/d,连服5 d,2~3次/d。

4)皮肤型: 水牛角30 g,金银花、大青叶、野菊花、蒲公英、紫背天葵、紫花地丁各15 g,黄连、竹叶各10 g,水煎。1剂/d,连服5 d,2~3次/d。

5)神经型:口服同仁堂的安宫牛黄丸,1丸/d,分2次内服,连用3~4 d。

以上药量随病情变化加减,并配合西药治疗,注射犬瘟热单抗、高免血清,对症治疗为主。

本文原文刊于《中国动物保健杂志》2015年4月刊,更多内容可

标签:
头条要求
推荐新闻
热门标签